金融学专题研究论文
清华大学金融图书馆开展“金融学专题研究论文”阅读推荐服务,遴选部分已发表于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等)上的金融学专题的论文,作者皆为清华大学相关单位。本页面内容仅限学术交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有其它关注的金融学专题,请随时与金融学科馆员联系!
论文阅读需在清华大学校内IP段。
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破产风险——来自小微支行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摘要】普惠金融能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轻小微企业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最终降低其破产风险?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信息不对称的小微企业借贷市场模型,刻画了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破产风险之间的理论传导机制。其次,本文基于小微支行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破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普惠金融能显著降低小微企业的破产率。具体来说,若县区内新设立小微支行,该县区内小微企业的破产率下降约36%。(2)机制检验发现,小微支行的设立能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小微企业破产率。(3)拓展性分析则发现,金融科技创新能起到强化小微支行降低小微企业破产率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发展普惠金融,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数字时代下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
【摘要】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的高质量供给,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本文运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创业概率,其中信贷业务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渠道是缓解个体融资约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传统金融发展落后地区中表现尤甚.但是上述作用影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集中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人们之间信任程度越低、风险偏好越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弱.此外,本文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其对受教育程度低和年老的个体创业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小.上述发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是其经济效应存在局限性.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时,要完善地区政策配套实施,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同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