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的教师顾问
教师顾问是图书馆在全校各院系聘任、经院系领导推荐或认可的教师代表,是院系与图书馆联系沟通的重要桥梁。教师顾问可以帮助图书馆把握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及馆藏调整方向,为学科馆员进入院系服务提供便利,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及时反馈各院系师生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为我校学科资源建设和图书馆的发展贡献了智慧。教师顾问两年举行一次换届。
2022年,在图书馆110周年馆庆暨“服务宣传月”期间,法学院汤欣老师和陈新宇老师成为新一届法律图书馆教师顾问。其中,汤欣老师已连续两届担任法律图书馆教师顾问。此前,法学院贾兵兵教授也多年担任法律图书馆教师顾问,出色地完成了图书馆公共服务工作。
我们衷心感谢几位教师顾问对法律图书馆工作的热心支持并致以深深地敬意!
✦教师顾问风采✦

汤欣老师
汤欣老师感言
多年之前刚到清华,有一天在当时初建的法学院看到一本旧版书,图书室自制了保护性的硬装书皮,书脊上纵列四个字“论法权物”,当时对于这个书名迷惑不解,打开来才发现是民法学的经典专著、史尚宽先生所著的《物权法论》,不禁哈哈一笑。彼时的清华图书室对于法学著述还不大熟悉,但时到今日,光法律图书馆新楼的纸本书藏就富有六层,加上主馆、文科馆更是藏书巨万,书藏文字除简体、繁体中文外,还有英、德、日、法等各种外语,少数保护性书皮也大为美观实用,自然不会再有书名上的疏失。当时的一个小小趣事,只是我和清华图书馆缘分的开始。
二十多年间,来得多的当然首先是法学院的图书馆,2019年前是嵌入明理楼的三层,之后是高大轩敞的廖凯原楼,图书馆占据了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前者的楼梯比较逼仄,同时上下时需要侧身而过,印象中地毯在后期已经稍显泛白陈旧,其中也颇有我的足迹贡献;后者则有气派的入馆旋转木梯,馆内宽大的自习室观感上同样旋转而上,从二层一直铺陈到四层,绿植点缀在红褐色的木质桌椅之间,来往书架之间时,只有翻页和轻轻的键盘敲击之声可闻。
主馆的老楼带有清华园的传统格调,木地板、高大的圆顶窗栏,门口的砖石台阶已近百年;西楼比较亲民,藏书室就是你能想见的大学图书室;北馆里的先进设备自不用讲,一层的珍藏书展中曾经展示过十九世纪末的德文版《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同在一层的电子书墙上同时有数百本中外图书静默移动,点击之后本本都可以展开细读,具有摄人心魄的绚烂之美。文科馆内部结构宛如音乐厅,能够找到一张窗前的书桌是每一名入馆者可以期待的小确幸。此外,经管馆紧凑、金融馆集中,美院馆琳琅满目,而图书馆更为宽广的书藏是在线上云间。
两次担任图书馆的教师顾问于我而言,是更多了亲近藏书的机会,来图书馆更多了几分回家的感觉,看到我们的图书馆既有百又十年的凝重,又有友善青年学子的青春主页,既感敬重、又觉亲切。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具有天堂的模样,对我来说,这个天堂则具象为冬日、银杏、北京蓝背景下的法图、北馆、文科馆了。

陈新宇老师
陈新宇老师感言
正如清华的校歌所吟诵,“左图右史,邺架巍巍”,清华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致知穷理,学古探微”的便利条件,作为清华历史与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清华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百年树人,清华图书馆不负使命!在新百年的征程中,它同样会在通识教育、数字人文、立德立言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诗意地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我们的读者之星
清华大学图书馆经历了百年孜孜不倦的建设,累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读者,他们热爱图书馆,积极利用图书馆并为图书馆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推动图书馆发展。2010年,图书馆在服务宣传月活动中,根据近两年来读者入馆次数、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读者借书量、馆际互借使用情况、图书荐购量以及学科馆员和读者服务部门的推荐等,评选了“读者之星”。 “读者之星”两年评选一次。
2022年,法学院共有4位师生当选为“读者之星”。他们是陈卫佐教授、何海波教授以及张华、张镭两位研究生。其中,张镭同学又是陈卫佐老师的博士,可谓“师生双星”。此前,法学院的贾兵兵老师、沈朝晖老师和汤欣老师也曾当选过“读者之星”。
✦读者之星风采✦

陈卫佐(法学院教师)
陈卫佐老师感言
清华大学图书馆曾经是前辈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完成《雷雨》的创作的地方。在新时代,在清华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也必定少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新贡献。

何海波(法学院教师)
何海波老师感言
我上过全部藏书只有5万册的大学,也到过拥有恢弘图书馆的顶级大学;无数次为查找资料而往返奔波于图书馆,也曾经申领过图书馆内属于自己的小隔间;经常在文献的丛林里迷失目标,也常常求助于图书管理员的指点;我当过图书馆的学生助理,也曾做过一点中美各个大学法律图书藏书情况的调研。
我想跟你分享的是:大学不仅是“大楼”与“大师”之谓,也应当是“大图”之谓。没有一流的图书馆,算不上一流大学。校园里有一流图书馆而不知利用的,算不得上过一流大学。

张华 (法学院研究生)
张华同学感言
清华图书馆电子资源全、馆藏图书多、自习环境佳、服务态度好,非常适合学习。两年多来,图书馆为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帮助我提升了学习和研究的效果。未来,我将会更加珍惜图书馆提供的优良条件,经常来图书馆学习。感谢图书馆。祝大家一切顺利!

张镭 (法学院研究生)
张镭同学感言
起初我读书是为了功名,但后来却为这种功利所累。苦苦找寻后才发现,自己读书所追求的意义早已被前人一句话概括:“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保持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能够用心去感知周围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已是阅读所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法学院的教师顾问与读者之星是众多读者的代表,他们为法律图书馆的各项建设献计献策,与图书馆一道共谋发展,他们是法律图书馆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