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位置: 首页 - 服务 - 文图讲堂 - 正文

冯友兰哲学纪念讲座(五):儒家文化的“常道”和“新命”

主讲人 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四新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副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讲座时间 2019年5月21日(周二)下午3:00-5:00
讲座平台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大同厅
分享

主讲嘉宾: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丁四新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高海波副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间:2019年5月21日(周二)下午3:00-5:00

点: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大同厅

主办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

冯友兰先生简介

冯友兰先生(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于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担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和系主任、院长等职。他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冯友兰先生一生著述丰富,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影响广泛,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准。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典范作用。1939—1946年,他出版了《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建构了“新理学体系”,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存山简介

李存山,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 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并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和儒家文化。

讲座摘要

儒家文化有相“因”继承的“常道”,也有与时偕行而进行“损益”的“新命”,此即文化发展的“常”与“变”的关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说是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之“常道”的一个精辟概括和表述,这也正是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大变局,起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在社会经济方面,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已经转变为以工商为主的市场经济;第二是在政治制度方面,从君主制已经转变为民主共和制;第三是在教育制度方面,从服务于君主制的科举制已经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多种需要的现代教育制度;第四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从经学的“权威真理”的思维方式已经转变为广义的“哲学”或“学术”的思维方式;第五是在国际关系方面,从“夷夏之辨”的宗主国意识已经转变为“民族国家”的世界新秩序。儒家文化一方面要适应这五个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转化或优化这五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