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七)
文化自信与儒学的未来
——儒学大家陈来与郭齐勇的文化对话
对话嘉宾:陈 来(清华大学哲学系与国学研究院教授)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
主持人:丁四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时 间:2019年10月23日(周三)19:00—21:00
地 点: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大同厅
主办者: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
冯友兰先生简介
冯友兰先生(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于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担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和系主任、院长等职。他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冯友兰先生一生著述丰富,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影响广泛,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准。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典范作用。1939-1946年,他出版了《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建构了“新理学体系”,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陈来教授简介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1981-200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2009年转任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社会职务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等。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著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燕园问学记》《东亚儒学九论》《宋明儒学论》《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等,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领先水平。
郭齐勇教授简介
郭齐勇,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之后相继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底留校任教。1987-199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萧萐父教授。1993年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被评为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仍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到哈佛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做访问学者,到东京大学、慕尼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台湾大学等处讲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中国人的智慧》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