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跟清华老师一起获得阅读的力量!】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要阅读图书吗?
你是否也曾有过读完就忘,甚至产生“读完书记不住还不如不读”的想法?
如何从“读书人”变成为“写作人”?
悦读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对大家在读书中的疑问给出了建议。
快来 水木开卷·从游悦读 ,跟清华老师一起获得阅读的力量!
你是否也曾有过读完就忘,甚至产生“读完书记不住还不如不读”的想法?在胡老师看来,阅读是要让书里边的思想和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内化成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说让大家一定要去把书里的话都背过,而是说通过书的阅读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满”。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要阅读图书吗?“AI 的价值在于信息的海量和高效,但是它不能带来思想的启迪,不能够带来情感的升华,更不能带来阅读的体验。”胡老师说,自己非常喜欢读纸质图书、买纸质图书,读纸质图书时有一种对话感,在很多自己常读的书里边,都夹满了各种彩色的纸条,那上面都是自己写的批注,“这些累积起来,它就可以成为我自己一篇文章的基础”。
因此,胡老师特别建议当代大学生多读纸质图书、多读纸质经典图书。
经典作家的书要读、最新发现的书要读、广受好评的书要读,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希望这个书对自己有启发性,对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带来很大的提升。
针对如何从“读书人”变成为“写作人”的问题,胡老师则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是一个基本的转化。读书启发写作、写作之后再读书,这样持续的良性的循环,就能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厚。
对于写作困难、无从下笔的同学,胡老师建议大家“从自己真实的感受写起”。他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如果写学术论文有困难,那么就写文化随笔,从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入手开始写。但是如果想增加写作的分量的话,可能还需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思考写进去。“这样你把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都放到一篇文章中,它就会有感染力,而且写的多了,文笔就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