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English
8:00 ~ 22:00
  -
- / -
  -
-
首页 咨询 服务办理 我的图书馆
首页 > 科研支持 > 开放科学 > 资讯动态 > 时事追踪 > 正文

时事追踪

从全球共识到中国实践:首份UNESCO《开放科学建议书》实施报告与清华探索

时事追踪
2025年09月09日

从巴黎大会上的全球共识,到清华园里落地的开放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开放科学正在一步步走进科研日常。

2025年9月发布的首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放科学建议书》实施报告勾勒出全球的进展与挑战,而清华大学的探索,则展现了开放科学理念在本土实践中的具体路径。


科学是一项全球公益事业开放科学通过开放获取(OA)等新型知识传播方式,加速科研成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生产、共享与复用,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在理念统一与路径选择上,长期缺乏全球共识。为此,UNESCO在2019年启动协商,并于2021年正式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这是首个由各国政府共同采纳的开放科学标准性文件,确立了开放科学的五大支柱:开放式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社会行为者的开放式参与、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式对话、科学传播


全球落实机制:从工作组到工具包

《建议书》获得通过后,UNESCO迅速推动实施。自2022年起,先后成立了五个开放科学工作组(Working Groups on Open Science),聚焦能力建设、政策及工具、融资与激励、基础设施和监测,汇集各国专家共同制定指南和指标,推动原则落地。与此同时,UNESCO 推出了“开放科学工具包(UNESCO Open Science Toolkit)”,为各国提供政策指导、基础设施清单和能力建设资源,支持认知提升与实践应用。


首份《建议书》实施情况综合报告(2025):七大领域的进展与挑战

依据《建议书》的规定,成员国需每四年提交落实报告。2025年9月,UNESCO发布首份《建议书》实施情况综合报告。该报告汇总了77个会员国(约40%的响应率)的报告,反映全球实施的初步成效和挑战:


行动领域一:促进就开放科学、相关惠益和挑战以及开放科学的多样化途径形成共识

1. 67个会员国已在国家层面积极传播和推广《建议书》。

2. 68个会员国开展或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提升认知的活动。

3.《建议书》已被翻译为21种语言

行动领域二: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的政策环境

1. 68会员国已有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战略或行动计划,其中63个在相关文件中至少纳入了一个开放科学要素。

2. 35个会员国已有符合《建议书》的国家政策、系列政策或法律框架。

3. 32个会员国已有国家实施计划、战略或路线图,另有18个在制定中。

4. 55个会员国的机构(包括科研机构、大学、科学联合会、协会和学术团体)已制定促进开放科学的政策或战略;其中41个已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开放科学供资机制。

5. 48个会员国已设立或制定国家开放科学监测框架,或已将开放科学指标纳入科学、技术和创新评估系统。

行动领域三:投资于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和服务

1. 65个会员国拥有国家研究与教育网络。

2. 50个会员国拥有国家及机构层面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包括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由社区管理的可促进提升社会参与和知识交流的基础设施。

3. 8个会员国报告称目前尚未建立任何国家级开放科学基础设施。

行动领域四:投资于开放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

1. 55个会员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已实施系统性的开放科学能力建设。

2. 31个会员国正在利用开放式教育资源(OER)作为开放科学能力建设的工具。

3. 60个会员国已建立相关举措,支持符合开放科学原则和价值观的科学传播

行动领域五:厚植开放科学文化,协调统一开放科学的激励措施

1. 51个会员国已启动或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对现有研究评估和评价流程进行审查的举措,力求使现有流程符合开放科学原则。

2. 36个会员国将开放科学实践方面的进展纳入职业评估和晋升体系,相关条款已经纳入或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采纳。

3. 43个会员国启动或计划开展承认和表彰开放科学实践的机制。

4. 22个会员国报告了与开放科学实践相关的意外负面影响,例如掠夺性出版商的增多、与论文处理费相关的高额开放获取出版费用(APC)、实施开放科学政策带来的行政负担,以及开放科学与研究安全之间显现的矛盾。

行动领域六:在科学进程的不同阶段促进开放科学的创新方法

53个会员国在研究周期各阶段引入创新方法(如开放式同行评审、重视社会行为者意见的参与式方法),以强化参与式方法并提升科学进程的开放性

行动领域七:在开放科学的背景下,从缩小数字、技术和知识差距的角度促进国际和多利益攸关方合作

1. 37个会员国尚未制定促进开放科学领域跨境、多利益攸关方合作的战略或计划。

2. 39个会员国正在探索双边和地区层面的资助机会。


总体挑战

31个会员国报告了阻碍《建议书》实施的具体外部原因,包括财务和经济制约、基础设施和技术限制、人员能力和认识差距、政策和监管障碍、地缘政治和结构性挑战、知识产权和研究安全关切、商业出版模式的主导地位,以及语言障碍。


对此次报告进程所揭示的发现、趋势及发展情况的全面分析,将在2026年初发布的下一期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展望》中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将上传至教科文组织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全球观察站(GOSPIN),而最佳实践的具体案例则将被添加至教科文组织开放包容科学中心。


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如何把国际倡议与本土实践结合?清华大学自2021 年启动开放科学支持计划(OS2I),正是对《建议书》的积极响应与探索。


中国实践样本:清华大学开放科学支持计划(OS2I)

开放科学支持计划(OS2I)是清华大学于2021年启动的一项重要举措,由图书馆、科研院和出版社合力推动。该计划是对《建议书》的积极响应,也清华大学建设更开放、融合、更具韧性大学”这一目标高度契合作为《清华大学2030创新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OS2I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平台为载体的新型学术交流体系,营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交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的目标,清华大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步推进: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开展协作、建设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积极参与开放科学治理。


清华大学开放科学支持计划(OS2I)行动领域

建设开放科学基础设施

在建设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方面,清华大学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OpenSign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学术资源服务。目前,平台整合1000万+开放获取论文和3万+开放获取期刊,覆盖多学科领域,满足各类科研需求,为科研人员及社会公众提供从资源检索到全文获取的一站式资源服务。

扫码访问

OpenSign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

OpenSign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


参与开放科学治理

在参与开放科学治理方面,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及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国际OA期刊推荐名录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对接国际标准且符合中国学术交流需要的OA期刊推荐名录。该项目成果——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已于 2024 年 12 月首次发布。目前,OARL已收录1,363种期刊,覆盖17个语种,106个学科,为学者提供在高质量OA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参考和指导。

扫码访问

国际OA期刊推荐名录

国际OA期刊推荐名录


结语:理念走向行动,共享未来科学

《建议书》让开放科学理念逐渐落地为行动。2025年首份《建议书》实施情况综合报告显示,政策和基础设施已初见成效,但奖励机制、跨境合作和公众参与仍需加强。清华大学开放科学支持计划对《建议书》的重点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展示了中国高校在全球开放科学进程中的实践路径。

未来,开放科学的深化需要政府、学术机构、出版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建设基础设施、改革评价体系、推动跨国合作,实现科学知识真正的开放与公平共享。


参考资料:

[1] 准则性文书的实施,第IV部分,《开放科学建议书》(2021年)——《建议书》实施情况综合报告.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5290_chi

[2] 开放科学工作组.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access-to-public-research-data-toolkit_a12e8998-en/unesco-working-groups-on-open-science-os-wgs_ad409783-en.html

[3] Ana Peršić and Tiffany Straza. Open science for all.(2023) https://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26114/34046



全部问题

Hi,你好

有问题咨询馆员?

常见问题

< 查看全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