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在会议中,由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及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作为三项成果之一被正式发布。发布的成果将为科技期刊开放共享、提升办刊水平、服务学术引领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参考。
OARL参考国际评价标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汇聚全球智慧,形成指导性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名录遵循“负责、透明、动态、合作”的基本原则,采用专家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审机制,确保入选期刊在出版规范、质量控制、开放实践等方面达到高标准,这将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识别、选择高质量开放获取期刊提供参考和指引。
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国内外学术出版机构及科技期刊、图书馆和媒体的近200位嘉宾出席线下会议,线上观看量超过200万人次。
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网址:
http://oarl.org.c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主任张琳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刘筱敏共同发布名录。发布仪式由张铁明主持。金兼斌、张琳作专题报告,林丽颖总经理代表项目组发言。
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是展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营造开放获取出版生态的重点抓手。与会专家围绕科技期刊创新建设和期刊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报告分享。
杨卫院士指出,“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采取了“刚性坚守、灵活鉴别”的机制,是评估界有价值的尝试,为学术界提供了实践指引。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以《社会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学术出版的起源、异化与纠偏》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的项目背景、机制、收录、项目特点等整体情况。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主任张琳系统介绍了开放获取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
左起:张琳、林丽颖、杨卫、金兼斌、张铁明、刘筱敏
图片来源:新华网
杨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OARL荣誉顾问
图片来源:新华网
金兼斌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首席信息官姚予疆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网持续发挥中央媒体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做好科技传播“主力军”,持续关注并助推我国科技期刊事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新华网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做强科技期刊品牌,搭建更高层次与更大规模的期刊成果交流展示平台,产出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的案例经验成果。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毅敏表示,科技期刊建设有助于聚焦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战略方向,吸引一流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加快拓展国际前沿学术阵地。应发挥入选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高质量、可信赖的开放出版生态,努力提高期刊服务社会的能力,共同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表示,“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期刊出版单位积极响应。希望更多期刊在不同维度树立样板,使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场景将更加丰富、生态将更加完善,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学科建设、服务行业领域、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更加落在实处。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表示,科技期刊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研成果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展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本次活动精心谋划“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期待发布的期刊案例、目录成果能够指导办刊和自主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期刊进一步开放、融合、创新。
据介绍,“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广大期刊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经过专家评审,入选案例成果体现了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新做法、新机制、新突破和新成效,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范本和经验参考。本次活动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更多资讯请关注清华大学开放科学公众号
微信扫码或搜一搜“OpenSign”
参考资料:
新华网. 付琳(责任编辑). 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发布会在京举办. (2024-12-26)[2024-12-27]. https://www.news.cn/science/20241226/2f55bffb188b4456bd2236bc2c08cdec/c.html
新华网客户端. 孙晓倩(责任编辑). 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在京发布.(2024-12-27)[2024-12-27].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5ad11e4c4128811c7426d08b45b91fe1×tamp=1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