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English
8:00 ~ 22:00
  -
- / -
  -
-
首页 咨询 服务办理 我的图书馆
首页 > 我和图书馆 > 想念图书馆 > 正文

想念图书馆

怀念矿区 —— 记清华大学图书馆(刘昌裔 1937届)

想念图书馆
2021年08月31日

编者按: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清华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一起成长,许多学术大师和治国、兴业英才曾经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印记,无数莘莘学子曾经在这里汲取知识的营养。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的沧桑,一份珍贵的积淀,厚重而绵长。我们怀着一份虔诚,试着去拨开尘封日久的历史积淀,从遥远的过去翻检出几页记载那段生活的篇章;我们怀着几分好奇,试着把我们的眼睛从当下移开,穿过那段长长的时空,让过去的一幕幕重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光。


怀念矿区 —— 记清华大学图书馆

刘昌裔(1937)

 

母校清华大学有三座建筑物最使我留恋,即:大礼堂、体育馆和图书馆。大礼堂可以开大会,听名人演讲,观赏文艺演出,总是喜事重重。体育馆是每天四时至五时这个时间我们必去的地方。根据体育教授马约翰的规定,这时所有学生宿舍全部上锁,学生必须参加运动,我们都跑到体育馆里去“斗牛”。晚餐以后,则毫无例外地到图书馆门口去排队,否则迟到就找不到座位。我们说图书馆是“矿区”,上图书馆我们说是去“开矿”,我们去图书馆学习是开垦我们头脑中的处女地。要把这片荒原开拓为膏腴之地,获得丰收。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我开拓精神”(The Spirit of Self-Cultivation),我们凭着这种精神,就能跨越艰难险阻,阔步前进,立于不败之地。

清华图书馆有两座,即所谓的新图书馆和旧图书馆。两馆建筑相连。有很大的阅览室和书库,书库的楼板是很厚的玻璃钢,楼梯由钢铁铸成,书架也一律是钢铁。教授和学生都可以进入书库翻阅图书。阅览室除桌椅外,靠墙的书架上放着各种参考工具书:大辞典、百科全书、图书集成等一应俱全。图书馆一层则是教授的个人办公室。我还记得社会系主任陈达(通夫)先生的办公室就在楼梯旁边。图书阅览室是学生自习的场所,晚间开放时间是七点到十一点。室中寂静无声,萃萃学子都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如蜂似蝶在忘情地吮吸花蕊,自我充电。除读书外也在这里写作,许多绮丽美妙的诗篇,大气磅礴的文章,震惊世界的巨著,就在这里诞生。例如曹禺(万家宝)的名剧《雷雨》,根据郑秀的记忆:“在图书馆西文阅览室大厅的东北边,靠近借书台的长桌的一端对面的两个座位是我们(她和万家宝)固定的座椅。我们从不缺席,每走进阅览室内,就座后,我们有时悄声说一两句话,就各自做自己的事”。(郑秀:〈雷雨〉在这里诞生》)

清华图书馆的藏书之富,为国内大学藏书之冠,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在日寇入侵,北平沦陷时,安全内迁,胜利后迁回,部分图书收回。我在1937年写的毕业论文:《北平市电影业调查报告》被收入葛兆光教授选编的《学术薪火》一书(湖南教育出版社l998年4月出版)。后接到函告:“在图书馆的四层阁楼上,有几百本形制不一的毕业论文,从20年代到50年代,从中文系、历史系、外文系、政治系到社会学系等等。由于岁月流逝,静静地度过了40多年的论文,存留特别多的是写于30年代的论文。”

我怀念清华图书馆是一个矿区。在这个矿区里有无尽的宝藏,等待着觅宝人的发掘。 (1999.8.28)


(本文摘自《不尽书缘 忆清华大学图书馆》,侯竹筠、韦庆缘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全部问题

Hi,你好

有问题咨询馆员?

常见问题

< 查看全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