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English
8:00 ~ 22:00
  -
- / -
  -
-
首页 咨询 服务办理 我的图书馆
首页 > 我和图书馆 > 想念图书馆 > 正文

想念图书馆

难忘的阅览室和《母亲》(季鑫泉 1950届)

想念图书馆
2021年08月31日

编者按: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清华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一起成长,许多学术大师和治国、兴业英才曾经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印记,无数莘莘学子曾经在这里汲取知识的营养。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的沧桑,一份珍贵的积淀,厚重而绵长。我们怀着一份虔诚,试着去拨开尘封日久的历史积淀,从遥远的过去翻检出几页记载那段生活的篇章;我们怀着几分好奇,试着把我们的眼睛从当下移开,穿过那段长长的时空,让过去的一幕幕重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光芒。


难忘的阅览室和《母亲》

季鑫泉(1950)

 

1946年秋季我作为大一新生第一次踏进清华园,一眼看到大草坪、大礼堂和西侧的科学馆,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四年的清华学生生活,留给我的是此后风雨数十年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珍惜母校荣誉成为鞭策自己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动力之一。清华有许多难忘的人和场景。宽敞明亮的老图书馆二楼大阅览室,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之一。印象最深的是,在阅览室做晚自习的情景。在柔和的灯光下,左右两排长桌子的两边,座无虚席,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认真阅读参考书和做习题,周围是那样的宁静,只有轻轻的脚步声、籁籁不停的写字和翻动书页的声音,那种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多么令人陶醉,谁也不愿提早离去,直到闭馆的铃声大作,没奈何地合上书本,依次还去参考书,收拾书包,走出图书馆,踏着月色,返回平斋宿舍就寝。那时候清华大一学生,不论文、法、理、工哪一系,大一国文是共同必修课,朱自清先生是中文系主任,全校大一新生编成近三十个班,朱先生与中文系的老师每人教两个班,教我大一国文的是季镇淮老师。中文系指定大一学生必读两本课外参考书:高尔基的《母亲》和沙汀的《淘金记》。《母亲》成为我在清华图书馆里读完的第一部书。阅览室备有几十套,供同学们在那里借阅,但毕竟数量有限,去晚了就借不到了,为了它,必须在图书馆一开门就抢先排队去借阅。读《母亲》,开始时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慢慢地《母亲》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开始思索人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使我认识俄国革命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一本启蒙书。中学时期的我原是一个“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受《母亲》的影响,从此走上背叛自己旧家庭的道路,投入到解放前历次北平爱国学生运动之中,成为第二条战线上普通一兵。就此而言,清华图书馆成为我一生中认识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2000年清华89周年校庆日,我已经73岁了。这次作为毕业50周年的校友,从上海专程来到阔别多年的清华园,也参观了正在步入网络时代的一个崭新的图书馆。我为母校和图书馆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祝愿新一代清华人在未来十年里创造全面辉煌,在母校100周年校庆时,跻身于世界第一流的大学,也使清华图书馆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图书馆。

(本文摘自《不尽书缘 忆清华大学图书馆》,侯竹筠、韦庆缘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全部问题

Hi,你好

有问题咨询馆员?

常见问题

< 查看全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