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书人”读书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
2019年5月30日晚19:00至21:30,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九期“我是读书人”读书经验分享会,在西馆(逸夫馆)303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分享会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张肖阳主讲《一名非典型海外博士的心路:从读书到阅己》的报告,得到了来自校内外读者的积极参与,活动由读者服务部主任王平主持。
本期主讲嘉宾张肖阳博士首先介绍了自己本硕博三个专业互不相同的独特体验,接着,将海外读博的经历与感受分为四个阶段向大家娓娓道来:
在国外的学校念 PhD 心理落差很大怎么办?
背单词,一天背多少个新词比较合理?
在名校里是到处听课重要,
还是自己看书做研究重要呢?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博士以后才懂的?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如何看待博士工作不受到承认?
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写博士论文应该注意什么?
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
张肖阳博士提到,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历,而更是一个能力,是一种独立生存,独立探索,独立调整的能力。在读博期间,人更应该发现自己的下限,而不是上限。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下限,方才有追求自己上限的起点。他建议大家要听两种课:最经典的课,和与你所研究的工作最相关的课。什么是最经典的课?就是三个名:名校名师名课。
张肖阳博士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开场,整个演讲过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精彩纷呈。他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抛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将自己读书期间的经验教训与学习方法、技巧穿插其中,与大家分享其“非典型”海外求学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最后,张肖阳博士以其导师的谆谆教导结束了精彩演讲:
讲座之后是自由交流阶段。现场读者踊跃提问,与主讲嘉宾进行深度交流。大家就中外消防观念的不同及可相互借鉴之处、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布、如何快速适应跨专业学习、在国外读书的适应性等多个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主讲嘉宾针对每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术和学习方法技巧等。
值得一提的是,张肖阳博士的父亲全程参加了分享会。作为培养这么优秀博士的父亲,听完孩子结合个人成长经历,有精深思考的精彩分享一定是感触良多。主持人邀请张肖阳博士的父亲参与交流,谈谈体会。他首先对图书馆主办读书人分享会这种类型的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同时也表达了看到儿子一路经历很欣慰。他用自己写的诗对儿子提出希望,为了国家的利益,投身到国家需要的事业中去。
活动策划人、读者服务部主任王平提到,张肖阳博士将其亲身经历与深入思考相结合,以开放坦诚的心态为大家带来今天的精彩演讲。演讲中的问与答,客观、深入,引起参与者的共鸣与启发,大家情不自禁的为其鼓掌。我是读书人活动以及图书馆其它读书活动,经过了不断地完善与深化,更加注重与读者的沟通,使读者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者参与其中,大家一起交流思想,引发共鸣,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平台作用,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每一次分享会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效果很好。本期活动从选定主讲人(本期主讲人由第一期主讲人冯立推荐 )到分享会正式举办,历时八个月,期间筹备人员与主讲人就讲座内容进行了4-5次深入交流。特别感谢主讲嘉宾的精彩报告,感谢图书馆党委书记蒋耘中对活动的把关和指导,感谢筹备组成员编目部刘春美老师、读者服务部赵雨帆、刘阳、王艳红、刘颖、杨梅几位老师。感谢综合办和物业对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信息技术部彭世春和常卫云摄像。最后感谢参加活动的全体读者,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分享会成功举办。“我是读书人”读书经验分享会活动的作用即为大家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大家通过线上线下一起交流思想,建立联系,成为读书的同道人。通过本期分享会,相信又有一些读书人之间建立了联系,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