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下午3点,来自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学院的Theodore Scaltsas 教授做客“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给数十名清华学子做了题为“Creating Creative Values: Creativity Education From Philosophy”(创造“创造性价值”:从哲学延伸的创造力教育)的报告,并且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创新思维和创造的价值的看法,活动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邺架轩举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钟周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Theodore Scaltsas教授做客“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摄影:毛李洁)
Scaltsas教授首先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含义。他说,创意思维并非是完全新的解决方法,而是借用原有的知识,用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教授将其称之为“Brainmining”。教授举例说,轮子发明初期并非用于运输,但是当轮子装在车子上的时候可以极大减少工人的劳动负担,这就是换一种角度来运用原有的知识。再例如,微软公司在当年最成功的营销手段是将自己的软件免费,当人们对于他的系统产生信任和依赖时,再通过更新版本收取费用。这种营销手段并非多么新颖,但是微软却是第一个将其用于商业营销的企业。
教授总结说,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其手段就是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抽象化,然后从以前的知识中寻找对应的部分。他将这个过程更加通俗的表示为translation和paraphrase。Translation是指使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现有的问题,而paraphrase是指寻找这个问题的同类词表述,开启新的思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特征被提取出来,并且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被广泛联系起来。
教授讲解BrainMining的概念(摄影:聂本典)
教授继续提出了问题,既然每一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那么这种创造的能力的权利是如何获得的?它的基础又是什么?在宗教的角度来说,是否只有神才有创造的权利?创造力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Scaltsas教授运用了古希腊和古中国哲学思想以及现在神经科学的一些实验数据来进行了说明。他首先强调了传承无论在古希腊和古中国的思想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和自己的祖先无论在生物结构还是在思维方式、生活环境上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么面对新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由我们自己提出,必须由我们自己提出,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
现在脑神经的实验证明对于事物的感觉(feelings)是第一位的,思维通过感觉来做出下一步的行动。当我们还是简单生物体时,就可以对于环境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反应。而当我们成长为复杂的生物体时,这种机能被保存下来了。在感性的基础上架构起我们的理性思维,对于环境做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反应。
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柏拉图将人的思想(soul)分为感性的、理性的和欲望的三个相互征服的部分,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将其思想发展,认为人的思想(soul)可以分为理性的和非理性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在中国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中都有类似的表述。道教认为事物分为好和恶两个对立的方面,人要寻找其中最和谐的那个点。教授认为人类是有倾向性的,人类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产生了自己的行为。这与上述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当“人具有倾向性”和“人能够主动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两个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人是可以创造的。而当通过我们的创造与外界形成一个更好的平衡、更加和谐融洽时,这就是创造的价值所在。
教授总结说,我们人类并不像球一样只受自己的倾向控制,而是可以理性的去思考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就像是一个面团,通过合适的方法使得做成柔软可口的面包,使得我们与环境的相处更加的和谐,这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所在。
同学们向Scaltsas教授提问(摄影:毛李洁)
之后,Scaltsas教授还就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以及记忆与传承等问题上与同学们做了亲切的交流,整个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阅读模式,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让读者来完成“图书”的阅读,鼓励同学们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从而实现与“真人图书”零距离的互动沟通,也让读者借阅“真人图书”的别样人生。
(研究生会 聂本典 供稿 毛李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