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7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老师做客“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于西阶教室与三百余名清华同学亲切讨论了关于大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创造力教育的一些问题。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张秋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图 钱颖一老师为大家展示自己的著作《大学的改革》 摄影:张秋边)
首先,钱颖一老师做了关于清华历史与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理解的主题演讲。钱老师从他新出版的《大学的改革》大学篇和学院篇两本书谈起,阐明了他的观点:大学为学生。钱老师认为现在对于容易度量的成果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上,学生的地位相对较低。这在国际上是一个普遍问题,什么被度量了,什么就容易完成,而一些诸如思维教育等无法清晰度量其价值的方面就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钱老师认为,大学是必然要为学生的,甚至在书籍的封面的选择上,钱老师力排众议,选取了画面较凌乱但是只有学生和教室的两张照片作为封面,因为书籍的主题就是学生。在书籍中,钱老师还有一条重要的思路,就是思行合一,清华同学行胜于言,具有很强的行动力但是相对而言思想性不够强。而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须既要有想法又要有办法。
钱颖一老师认为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两个交叉而不重合的概念。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认为所有命题都是错误的,进一步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命题都有道理,而是能够判断哪一个更有说服力。他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两个层次,在能力层面上,注重的是逻辑归纳的严谨性,而第二个层次上,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心态和习惯,最终是一种价值,这一层次更难去理解也难以测试。在这一点上,他深受哈佛前校长伯克的影响。伯克将哈佛大学学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知的确定、有知的混乱和批判性思考(思想的成熟),大部分人会停留在第二阶段。钱颖一老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的桥梁,也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粘合剂。他在经管学院的实践主要通过开设写作课锻炼同学们思维能力,开设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简称CTMR)课程等实现。CTMR课程深受经管学院学生欢迎,“这个问题你CTMR过了吗(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已经成为很多经管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钱颖一老师对此深感欣慰。
关于创造性思维,钱老师认为创造性有三个要素,创造性精神(想什么)、创造性思维(怎么想)和创造性能力(怎么干)。如何培养创造力,他认为这种问法有一些问题,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适当的环境下自己“冒”出来的。他有这样的猜想,所有的人一开始都是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逐渐被磨灭,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好奇心与想象力和必要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培育出适合于创造力存在的土壤。在这方面的一个教学实践是X-lab的建立,它通过体验式学习鼓励同学们发挥创造力。
钱颖一老师以科学研究为例,讲述了科学探索的三个动机: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和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第一类研究者,虽然也能出成果,但是不一定有太多创造性,因为太急功近利。第二类研究者比第一类具有更加长远的目标,可以做出创造性贡献,甚至开创性贡献。但是,这不是科学探索动机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科学的根基是依靠第三类动机的人支撑的。他也希望通过大学的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着第三类动机的同学。
(图 张秋老师对于钱颖一老师进行了访谈 摄影:于沿)
接下来,张秋老师对钱颖一老师关于批判思维培养,中美教育差异和通才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访谈。钱老师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同学们,批判性思维是可以进行培养的,能力层面上是比较容易训练的,在心态和习惯层面上,虽然很难但也并非不可改变。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对比中,钱老师认为,中国学生的特长在于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是扎实的而美国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上,所以面对一些没有见过的题目时,中国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落后于美国学生。当然美国学生也有知识点掌握过于薄弱的缺点。在对于“会通”的理解上,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广博,真正的通才是不存在的。会通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对于知识的好奇和兴趣,是发现一种与其他领域相连接的通道。
在同学提问环节,钱颖一老师批评了现在普遍存在的过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观点,他指出只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才能运用你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中国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使得中国人格外的务实,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创造力的发挥,这将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关于教育改革方面,钱颖一老师提到,中国教育中在“才”的方面存在均值高方差小的特点,而在“人”的方面则是均值低方差大。最后钱颖一老师总结道,在教育方面,自己是一个把一些事情做成的理想主义者,也希望能够去做更多的事情。
(图 钱颖一老师为同学们签名赠书 摄影:张秋边)
活动结束之后,钱颖一老师为所有提问的同学签名赠书,也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做一个有趣有想法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有用的人。
本次真人图书馆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阅读模式,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让读者来完成“图书”的阅读,鼓励同学们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从而实现与“真人图书”零距离的互动沟通,也让读者借阅“真人图书”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