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童庆钧)2015年11月13日下午,“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清华大学物理系吴国祯老师与清华学子畅谈“1970年代海外台湾留学生运动——1949年后两岸阻绝关系冰释的起点”。
图为吴国祯老师作客真人图书馆谈1970年代海外台湾留学生运动 图书馆 毛李洁拍摄
吴国祯老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台湾同学会会长。吴老师1970年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在美台湾、港澳留学生和华人发动的“保钓”运动,并于1977年来到北京,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995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至今。
吴老师从1885年台湾建省到1950年两岸关系完全阻绝等方面,简要回顾了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托管琉球群岛。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单方面宣布要把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连同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这引起台湾留美学生的极大愤慨,美国各主要大学的台湾留学生纷纷成立“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这一运动迅速蔓延到加拿大、香港、欧洲、日本。各地的“保钓”组织纷纷出版刊物或报纸,发表意见,举行示威游行,向美日抗议。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美国政府允许美国公民访问大陆。1971年9月25日,李我焱、王正方等5名台湾学生组团从纽约动身前往北京,作两岸民间首次破冰之旅。这几位学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此后,陆续有华侨、学生往来中国大陆。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所亲历的这一过程。“保钓·统一”运动中,台湾学生自发编印刊物,介绍中国大陆,讨论两岸关系,关注世界局势,并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
图为真人图书馆活动现场 图书馆 毛李洁拍摄
随后,吴老师播放了茅声涛先生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的1971年4月10日华盛顿“保钓”游行视频,播放了“保钓”运动期间同学们自发刊印的刊物、配以香港留美学生创作的《钓鱼台战歌》,并和大家分享了他于1975年访问大陆时拍摄的珍贵照片。这些资料都永久保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清华学子就台湾留美学生的思想转变、习马会、两岸关系、台湾的历史教育等问题与吴老师深入交流。
图为中文系博士生向吴国祯老师提问 图书馆 毛李洁拍摄
活动的最后,吴老师寄语青年学子,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真善美。
清华大学“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联合主办。该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图书馆阅读模式,以一种真人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让读者来完成“图书”的阅读,从而实现与“真人图书”零距离的互动沟通,以期让读者通过“借阅”“真人图书”,领略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