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纪念中国学科馆员制度创立20周年“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


2018年12月21日,为纪念中国中国学科馆员制度创立20周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共同主办,中文在线、方正Apabi协办的“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2018)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界代表近140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时刻,总结中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程,探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未来创新与深化之路。

论坛现场 (姜南摄影)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创立学科馆员制度,这既是图书馆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创新举措,也是从传统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变革的重要标志。2008年10月,为纪念学科馆员制度创立10周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曾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了“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级论坛(2008)。2018,中国图书馆学科服务又走过了10年,从最初10年的试验模仿,到后10年的创新探索,中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已经成功地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模式与机制。

论坛由开幕式、专家报告、互动交流和总结四部分组成。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敏主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教授、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教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初景利教授分别致辞。

向波涛致辞(韩华锋摄影)

向波涛副书记在欢迎辞中指出,清华大学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大学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不仅要有壮美的馆舍空间和海量的信息资源,更要有专业的信息服务。伴随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步伐,全校师生员工对图书馆的期待值也日益增高。40年来,改革是贯穿清华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主题词,20年前也是在改革思路指引下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次“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不仅是对学科馆员制度建立20年的一次纪念,对过去20年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进行总结回顾,更是为了构建学科服务新模式、新机制与新能力,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新发展。

王有强馆长在致辞中提出,图书馆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我们必须把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内涵发展和创新融合之路。对图书馆学科服务而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务实创新,扩大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交流合作,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再上新台阶,开创新时代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新局面。他呼吁全国的图书馆同仁共同努力,把书库变智库。

初景利致辞(韩华峰摄影)

初景利主编首先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纪念意义。他指出我们学科馆员制度走过的两个10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20年已经成为历史,更重要的是20年后,我们需要思考学科馆员制度如何更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学科服务如何更加科学地规划与设计。他认为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主流业务,没有学科服务,就没有图书馆的发展和影响力。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推动学科服务的深化与发展,推动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的发展中、在双一流的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专家报告环节共有9位专家发言。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向心而行,戮力而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与思考》。他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5个学科服务实例,阐述了什么是学科服务以及5个层级的转型。5个实例分别是:学科化采访与学科信息门户、开放数据研究平台、数字特藏资源、学科竞争力分析等系列报告以及古文献——优秀传统文化协同服务。这5个实例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5个层级:文献信息服务、数据信息服务、知识信息服务、情报信息服务和智慧信息服务。他认为,学科服务是突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信息服务。图书馆面临着价值转型、服务转型以及管理转型。图书馆将从过去的支应、支持和支撑到交互、交汇和交融,为此,需要尽心、尽力、尽本分。

陈建龙演讲(韩华峰摄影)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在《泛学科服务的创新之路》中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成功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重视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资料查阅等刚性需求、信息素养提升等柔性需求、为教学、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的拓展性需求以及馆员队伍建设的条件性需求。确定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思考的工作原则,对用户需求、服务能力、服务条件进行了三元聚焦,确立了泛学科化服务的体系和经纬布局,经过了理念重塑、机构改革、服务体系创建、文化编织的“3+1步发展轨迹”,取得了良好效果。

 

武汉大学图书馆王新才馆长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度”进行了探讨。他首先从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开始,分享了《读书敏求记》与朱彝尊的故事以及2014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对教授群体的调查结果,结合图书馆学新旧五定律,梳理了学科服务在不同时期的典型特点,结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未来智慧图书馆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线下资源和网络资源打通,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提供服务,最后他从“不能”和“不为”两个角度提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适度性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以《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举措——以人图为例》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对图书馆环境扫描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学科服务的策略,即服务对象分层化,服务内容知识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方式平台化。她还介绍了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新举措,包括发展嵌入式服务、推动学科馆员从联络人向合作伙伴转变。开展了学科与学术影响力分析服务,为学科服务和智能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机构知识库与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修订学科馆员管理办法,制定学科服务新方案。

 

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以《面向需求 深入内容 服务学科》为题目,分析了国内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总结出目前学科服务有资源派、服务派、泛在派、行动派等不同的流派。同济大学图书馆是行动派,关注如何把学科服务做起来,首先从分析用户需求开始,根据职能部门的需求提供决策数据,根据教授的需求提供学科分析报告,根据科学成果研发和转化的需求,为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信息和提供侵权风险评估。随着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入,馆员角色发生变化:在学科决策支持中,图书馆员是冷静、客观的第三方;在文献调研中,图书馆员是聪明的智囊团;在嵌入学科研究中,图书馆员是贴心的合作者;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图书馆员是无私的先行者;而在数字学术服务中,图书馆员是专业的守望者;而今图书馆员又融入创新过程进行知识挖掘,做勇敢的探索者。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李玲在《学科服务转型升级新探索》报告中回顾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6到2018年学科服务的12年历程。2006学科咨询服务部正式建立,2016年成立用户服务与知识传播中心,2018年改为咨询服务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科服务开创之初就确立了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的新模式与新机制:资源到所、服务到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并制订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学科服务六原则和四准则。六原则是:广泛知道、首先想到、方便找到、高效用到、满意评价、更多利用。四准则是:责任到所、服务到所、创新到所、考核到所。在学科服务转型新探索中,她结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定位——决策一线、科研一线、区域/产业一线,学科服务提供面向科技创新的3张服务网络,分别是面向院内、院外和互联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互联网用户,以中国科讯为直播平台,提供线下线上培训,效果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袁青的报告题目是《凝才聚力,创新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包括了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决策和服务于成果转化等几个层面。她从业务流、服务创新、资源建设的准确度,以及促进学科馆员的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学科服务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宇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她把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突破期,结合自己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的调研,介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设计与思考,以及立足需求扎实开展学科服务的实践。同时她指出学科服务发展中的一些困惑,如学科馆员制度不健全,学科馆员的管理、认证制度和质量评估都有待深入研究;亟待建立学科精细化、类型多元化的学科资源导航平台,实现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服务的有机融合需要突破;支持教学活动的学科服务有待规划与设计;学科馆员新型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

 

随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的报告《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本源与创新》令听众耳目一新,提出了认识大学图书馆的SMART新视角。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本源是专业馆员以技术和资源为抓手提供的有组织的信息服务。提出了学科服务的“三元四度”理论,三元是科研人员、服务工作、学科馆员,四度是科研人员对学科服务的需求度、服务工作内容的复杂度、学科馆员任职能力的胜任度以及科研人员和学科馆员之间的关系度。

王有强演讲(姜南摄影)

中文在线朱厚权先生和方正Apabi戴鹏先生分别还作了《建构数字人文的研究环境和训练环境的探索——以引得CBDB为例》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向学科背景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报告。

论坛互动交流环节,王有强、陈进、慎金花、袁青、李玲、王宇等专家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多个问题。

初景利主编在论坛总结中回答了困惑学科馆员已久的三个问题:学科服务还要不要做?学科服务怎么做?学科服务未来怎么走?他认为,学科服务能走多远,图书馆就能走多远;得学科服务者,得图书馆(学校)天下。王有强馆长在总结致辞中提到了“三感”:感受、感谢、感召。这次会议的意义在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开创未来。而未来图书馆好,学科服务好;学科服务好,图书馆就更好。

 

“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2018)圆满落幕。会议决定,纪念中国学科馆员制度创立25周年高层论坛,将于2023年在上海隆重举行。

在“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2018)举行之前,清华大学图书馆还于2018年12月在《图书情报工作》上组织一组专题论文纪念学科馆员制度创立20周年。专题论文围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实践,由王有强馆长的序言和6篇学术论文组成,分别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二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新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情报分析服务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对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的思考和实践——以清华大学实践为例》、《专业分馆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定位及实现——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和《新形势下的高校美术专业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

 

- END -

排版:翊远